第(3/3)页 任何先进的社会制度,都是在旧有制度的废墟上,重建起来的。 政体和社会制度的发展,永远都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节奏。 任何奢望与跳跃式发展的,都将摔倒在地上,成为别人借鉴的经验。 所以哪怕明知道大秦制度的缺陷,冯逍依然实在法治的基础上,引入其他学派的思想。 然后希望通过一系列手段,利用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外壳,将锐利坚硬的法家尖刺给包裹起来。 就像是坚硬的果核外面,永远都有一层肉质鲜美的果肉一样。 任何制度都要包装之后,才能呈现在民众之前。 否则那赤裸裸的利益现实,是无法让人接受的。 所有的社会现象,都要有其生存的土壤,绝对不会是个例的呈现。 就比如嬴政之前从冯逍这里获取的科举制度,现在最多也就是一种选官的模式。 而无法像后世一样成为一种制度。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,科举制度没有雄厚的底蕴和基础。 大秦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,参与到竞争之中来。 万里挑一和十里选一个的质量,绝对是截然不同地结果。 也正是因为基础的贫瘠,嬴政瞬间就看透了制度过于先进的缺陷。 也使得他没有像李世民那样,闹出一个“天下英雄尽入我掌中”的笑话。 绝对的数量之中,才能诞生出绝对的质量。 尤其是在培养人才方面,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 所以大秦如今连前世幼儿园水平,都无法普及的现实,使得科举完全没有了发挥的空间。 所以这才是冯逍无比重视大秦学府的根本原因所在。 大秦学府,将是冯逍教化天下的摇篮,将会是冯逍培育文华种子的孵化器。 有个一二十年的积攒之后,大秦就会有足够的传播教育的种子,然后教化天下的大模式就可以正式启动。 到了那个时候,无数大秦学府的学生。 共同奋斗上一二十年,将是大秦正式步入辉煌的开端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