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哪怕是沉稳如张良,也被冯逍这百变的风格,差点闪断了小腰。 这和刚才那个大义凛然的贤士,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人啊。 莫非,这就是名仕风范? 看着着魔似的,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冯逍身上的孙子,张开地不由摇了摇头。 往日里还认为自己这个孙子非常优秀,但今天这番进退失据的表现,才体现出了一个年轻人的稚嫩。 不过,这也是一件好事,以往沉浸在仇恨之中,无法自拔的张良,有些太过阴沉。 反倒是今天这番一惊一乍的形象,才有了年轻人最该拥有的朝气和活力。 原本的历史上,张良的前半生,可以说是完全为了仇恨而活。 和那些六国覆灭后,生活都无法维持六国贵族不同,张良的家业还是非常富裕的。 能够数年如一日谋划着刺杀始皇帝,没有一定的财力和人脉,那简直就是玩笑。 所以,起码就张良的前半生而言,他的家族应该还算是颇具实力。 但哪怕有着富裕、稳定的生活,张良依然沉浸在复仇的执念当中不可自拔。 甚至为了复仇,他连自己弟弟的葬礼都是草草了事。 可以说,复仇这项大业,几乎成为了张良前半生的生存支柱。 如果没有秦末的大乱,刘邦的崛起;如果秦朝再多坚持几年,张良甚至说不定都能走火入魔,陷入执念而毁灭了自己的人生。 最起码,一个生活当中只存在于复仇的人,是没有光明的。 这也是为什么,在刘邦大肆分封天下的时候,本能封王的张良,却果断婉拒了刘邦的“好意”。 因为张良看淡了一切,随着秦朝的覆灭,他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东西了。 富贵于他,如浮云一般。 而因为心有追求,和张良同一水平的萧何,就看不破功名利禄。 这并非是萧何不如张良,而是因为张良不在乎了。 最有力的证明,就是最后张良竟然跟着道家修道去了。 拥有着杰出的才能和施展才华的平台,却放弃了发挥自我才华的机会,去修炼缥缈的道。 如果不是看淡了一切的情况下,张良如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。 别说什么因为刘邦的猜忌,以张良的政治智慧,哪怕有着刘邦的猜忌,在朝堂上保存自身,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