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北美和欧洲市场,在去年下半年成功铺设的基础销售网络基础上,如同一条条大动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。 公司强大的整合能力得到了充分释放:许多在东南亚市场销售成熟的产品,只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法规、消费者偏好进行包装调整、认证更新,就能快速接入新开拓的欧美终端网络。 产品线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: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拳头产品打市场,从电风扇、小型家电、基础五金到服装轻纺、圣诞饰品、文具玩具……覆盖面广泛的商品组合,精准射向不同阶层、不同需求的消费者。 销量不再是线性的增长,而是呈现出指数级的喷涌。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。仅仅到六月底,浩然国际全球销售额的初步统计已突破了惊人的8亿美元大关! 这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销售额!这耀眼的业绩,固然有往年打下的坚实基础,但更是整个公司因IPO目标而被激发的潜能所带来的爆发性增长的直接体现。 七月流火,也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终极考验。在历经香港、新加坡、伦敦、纽约四场高密度路演后,秦浩以其冷静清晰的表达、极具吸引力的“整合全球供应链、打造高效销售平台”的宏大远景、以及那8亿美元这个极具说服力的半年度业绩背书,成功征服了挑剔的国际投资者。 最终,敲钟时刻降临。港交所交易大厅内,气氛庄重而热烈。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钟鸣,浩然国际于1982年7月18日正式挂牌交易。 开盘价18港元。不到两小时,股价已冲上25港元!交易所屏幕被不断刷新的鲜红数字映照得一片喜庆。 及至下午四点收盘,浩然国际的股价最终稳稳定格在30港元!较发行价暴涨66.67%!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震动了整个香江。 38亿市值,放在十年后或许寻常,但在1982年恒指惨跌后一片哀鸿遍野的环境中,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,刺破了低迷的阴霾。 要知道,老牌英资洋行会德丰此时的市值不过41亿港元! 一个成立短短数年的外贸公司,竟能与这样的庞然大物比肩,如何不令人震惊? 浩然国际的成功上市,瞬间将秦浩推上了香港顶级富豪的神坛。 各大娱乐版、财经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位“香江新贵”的发迹史,如何白手起家,如何三年内缔造一个“外贸帝国”。 香港社会素来喜欢给成功商人贴标签,什么“船王”、“赌王”、“地产大亨”层出不穷。面对秦浩和他缔造的浩然国际,精明的媒体人和市井议论很快找到了那个最贴切、最能概括其核心商业模式的标签——“外贸大王”! 这个称号,经由《每日财经》的头版专题报道《“外贸大王”雷浩:三年铸就38亿帝国!》推波助澜,迅速在香港的街头巷尾、茶餐厅、写字楼间流传开来,广为人知。 无数踌躇满志、刚从内地南下的年轻人,在狭小的出租屋里,在嘈杂的工地上,望着报纸上意气风发的年轻富豪照片,常常会将秦浩挂在嘴边,互相打气或自我安慰: “看看人家雷老板,三年做到‘外贸大王’!我凭什么就不能发达?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莫欺少年穷!” 名气的急剧膨胀,对秦浩而言,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巨大加持。 一方面,顶着“外贸大王”的闪亮光环,许多香港本土有进出口需求的中小企业,甚至一些犹豫观望的大公司,在选择外贸服务商时,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浩然国际的品牌和专业实力,“外贸大王”本身就是最好的品质背书和信任状。 另一方面,伴随着名声鹊起,浩然国际在内地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和受到的优待也在无形中升级。虽然还远不及中信、华润这些根正苗红的“亲儿子”,但已足以在许多地方层面享受到“干儿子”级别的重点关照和绿灯效率。 名气,在很多时候,本身就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本。 当八月的暑气蒸腾着晋陵县的土地时,秦浩又一次回到了这个承载着他人情牵挂的地方。 这一次的回来,主要是宋运萍大学毕业了。 秦家小院和宋家都忙碌起来,充满了喜气。宋母围着女儿团团转,拉着宋运辉一遍遍地清点着早就准备好的被面、枕套、脸盆痰盂等传统嫁妆,脸上是多年不见的舒展笑容,嘴里念叨着“萍萍有福气”、“浩子这孩子靠谱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