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树海-《平凡的间谍2再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位日本青年对本刊记者说,在日本,如果35岁以后失业,意味着一生事业的毁灭,因为很少有雇主愿意雇35岁以上的新人。

    所以,如果你年届35被炒鱿鱼,只有三个选择:自己做生意,当一辈子临时工,或自杀。

    专家还指出,日本人内向拘谨的性格,也是导致高自杀率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,多数日本人选择沉默。内心的郁结长期得不到疏理和排解,便可能最终引致轻生的念头。

    在基督教文化里,自杀是一种罪孽、一种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
    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,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、一种谢罪的形式。

    从古至今,在日本人的观念中,生命应如同樱花“刹那芳华更为绚烂”。

    日本人赞赏樱花的刹那芳华瞬间的寂灭使其短暂的缤纷更为绚烂,人的生命亦如是。

    在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核心,存在一种追寻自我毁灭、自我升华的传统。

    甚至一些媒体还刊登了自杀未遂者的经历:中年男性太郎(化名)在一家钢铁制造厂工作多年,最近公司开除了他,并勒令他搬出员工宿舍。

    “如果你要恋爱,就得花钱;如果你要结婚,就得养家。任何时候,有钱才能活下去。”

    他陷入债务危急,最终决定“不再反抗”,就买了一张到青木原的单程车票。割开手腕后,他躺在林中静待死亡来临。

    但伤口不深,无法立即致命,被饥渴和寒冷折磨得奄奄一息时,登山者发现了他。出院后,他住进收容所,重新开始找工作。

    即使如此,他仍“感到羞耻”,自杀的念头不时在脑海里出现。

    在树海的死亡名单中,像太郎这样的人有很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