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89 章 问卦-《支柱计划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许晨打算将所有事情都告诉大衍,让他来生成需要询问的问题,但很快,他遇到了一个难题。

    他没办法将自己的问题详细的描述出来。

    这些信息本身具有某种不可知、不可言说的特性,根本无法透露出去,即使大衍并非人类。

    许晨无奈地摇摇头,只能尽量模糊地描述了天空中那颗犹格斯星的存在,希望大衍能据此计算出最值得提问的问题清单。

    大衍语气有些不解:“我刚刚获得了彻地巡天计划的子数据库,这颗行星的存在状态确实有点诡异,无法通过任何已知光学或电磁波手段直接观测,仅能通过极其微弱的引力扰动间接推断其存在,甚至其真实性都尚为存疑……

    但是,根据轨道计算,短时间内似乎对地球并没有什么影响……”

    许晨正想反驳,大衍略微停顿了一下:“好吧,刚刚观察到了那个透明行星的轨道变动,现在轨道参数已经更新,确实有影响,你等一下哈。”

    几乎瞬间,许晨的手机屏幕上便滚动加载出一份密密麻麻的问题清单,内容覆盖了各种可能性。

    许晨看了看,其中还真涵盖了各种可能。

    这颗行星现在是否受智能的控制或引导?

    其轨道是否是被刻意调整?

    其轨道能否被人类改变?

    这颗星球是否在千年内会为太阳系带来灾难?

    这颗星球是否在千年内为人类带来灾难?

    千年内是否会撞击地球?

    千年内是否会撞击太阳?

    这些问题多如牛毛,三百个问题中,其中近半都在穷举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形态及其触发条件。

    这正是压缩答案策略的弊端,为了从浩瀚的未来可能性中定位灾难,只能依靠海量问题来覆盖。

    如同测不准原理,问题的精确性与预言结果的精确性难以兼得,必须有所取舍。

    剩下的一半,是询问人类存亡的概率,还有解救办法,不过这些问题就敷衍的多,远不如灾难的原因详细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已经够用。

    良久,大衍再次发声:“根据目前的信息,顶多只能做到这样,毕竟系统性提问的边际效应极其严重,对于这个灾难来说,一次性询问三百个问题,不如分次提问三十个问题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